一直以来,我都不太喜欢跟微信沾边的产品,包括微信本身。一是因为微信的体验实在很差,语音进度条、多端消息记录同步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二是因为太多傻子尬吹张小龙了;三是因为微信极大加速了中文互联网圈子的闭塞化,中文互联网变成了微信以内的圈子和微信以外的圈子,两个圈子不互通。甚至每个公众号还可以成为一个小圈子——由于微信平台并不负责评论的审核,而将评论是否放出的权利下放给号主,号主往往有意识的将与自己意见相同的评论放出,而对读者屏蔽意见不同的评论,一家偏颇之言在粉丝的簇拥下形成螺旋放大的效应。久而久之,各个小圈子矛盾愈发严重,愈发割裂。这都是切实存在的问题,在微信庞大的体量之下,甚至可以说是社会问题。

然而,由于亚马逊实在太不争气(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谈到过诸多 Kindle 存在的问题),偶然的机遇使我最近了解到了微信读书这款产品。试用下来主要发现了这么几个事情。

书库的齐全程度还可以

这也好理解,毕竟是背靠腾讯这座大山。虽然我自己体验下来也有比较知名的书搜不到(严格来说是能搜到条目,但是不能线上阅读)。没有与 Kindle 进行严格的对比,不过对比了好像也没啥参考意义,毕竟每个人读的书不一样。

不过个人初步用下来发现书籍的排版方面的精美程度、错误率都要比 Kindle 的低一截。对比起来微信读书的有点盗版书的感觉…


客户端比较齐全,但最佳体验还是 App

微信读书支持网页版、App 版(iPhone 和 iPad 都支持)以及电子墨水屏版。然而,各端的能力并不对齐。

在网页版上,你无法更换字体,无法跳转脚注(这真的太不方便了),也看不到其他人的标注。除此之外,阅读体验还算可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网页版显示的书籍内容并不是普通文字,而是类似于图片。虽然为了避免被全文复制也可以理解,但是放大之后会发现文字模糊的问题。

我在 Kindle 上测试了电子墨水屏版。由于 Kindle 并不能安装第三方 App,微信读书是以网页的形式存在的。这就导致了因网页支持的能力所限,上方的地址栏不能隐藏。再加上下方微信读书自己的工具栏,实际阅读面积并不大,体验不够沉浸。由于 Kindle 的浏览器不响应类似于点击并拖动的高级交互,要对文章进行标记的话,你只能点击一句话中的任何一个文字以选择这一句话,而并非像在 App 上那样可以拖拽选择,比较笨拙,无法和 Kindle 原生阅读体验相比。另外,翻页的速度也比较慢,加上无法离线阅读,我不认为 Kindle 上的微信读书的体验有多好。

在移动端,iPhone 和 iPad 是共用一个 App。并且在海外区的 App Store 也有上架,因此使用外区苹果账号的小伙伴并不会感到不便。在 iPhone 和 iPad 上的体验是完全一致且完整的。不过,微信读书的脚注并不是像 Kindle 那样点击之后出现一个悬浮框,而是直接全屏跳转到了章末,“中断感”比较强。这点我比较不满意。

在电脑端,目前微信读书并没有原生的客户端,只能使用网页版。不过由于 M1 芯片的 Mac 可以运行 iPhone/iPad App,你在 M1 芯片的 Mac 上也可以使用完整功能的微信读书 App,而不用使用功能不全的网页版。根据网友体验,适配还不错。这让我有点想要一台 M1 芯片的 Mac 了。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读书的多端浏览进度同步时延较低,多设备切换比较顺畅。这点比 Kindle 好多了。


活动是真的多

各种打卡、集赞、组队的活动充斥屏幕,俨然一个阅读版拼多多。


一直免费一直爽

与活动多相对应的是,你基本可以一直免费看书:按照目前活动,只要你每天都看书,无需参与其他集赞等活动,无限卡(拥有后可以免费读全场出版书)可以一直续。但是以国内互联网产品的发展历史来看,后期肯定会疯狂收网的。还记得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吗?不过无论怎么说,免费策略也算是促进国民阅读了。


对出版行业的伤害?

不知道腾讯和出版社达成了什么 py 协议,据某纸质书作者反馈,他的书上架微信读书之后,自己没收到过一分钱。感觉出版社和作者都要哭了。这是否属于对出版行业的伤害呢?


社交阅读?社交阅读。

我对于万物社交化是比较反感的。只需要看看网易云评论区就知道原因了——一首歌的评论底下有时竟然找不到一条跟这首歌有关的评论,全是写故事的、耍机灵的。因此我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比较怀疑微信读书的社交化会做成什么样,不过实际体验下来感觉还行。

在微信读书,你可以关注微信好友,查看他的书架和“想法”。默认情况下,只有关注对方才可以查看对方的书架,而关注是需要对方手动同意的,因此隐私上倒是没什么问题。如果你不想向他人暴露自己的阅读动态的话,也可以隐藏书架,甚至可以设置一个只给他人查看的假书架…当我发现这个功能的时候我快要笑出来了。

除此之外,在阅读时,你可以查看他人的标注和“想法”。这通常有助于了解原著中晦涩的文本,或是联想到一些其他的书籍。我觉得这个设计还是挺新奇的,以前在 Kindle 上从没想过会有这样的体验。不过,大多数他人发表的“想法”价值并不高。并且当前还不支持过滤非好友的“想法”。

查看他人的标注和想法


标注导出很方便

你可以在 App 中以 Markdown 格式导出一本书的所有标注。由于 Markdown 格式非常通用也非常便于处理,因此,若要将其导入自己的知识管理工具也是非常方便的。对比起来,亚马逊的 Kindle 设备端导出支持 CSV 导出,但是段落末尾会随机砍掉几个字,而 App 端的导出只能导出 HTML 格式,解析成本大于 Markdown。


以上就是我使用微信读书一周时间得到的一些想法了。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会多尝试使用微信读书,看看长期是否可以替代 Kindle 吧。

5 1 投票
喜欢这篇文章吗?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1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你也许会喜欢